|
不得不说,Keychron真的相当高产。而众所周知,Keychron Q系列主打的便是铝坨坨+Gasket结构,配色、外观全部家族式设计。大致可以简单理解为不同按键配列,套上一样的方案,为用户提供非常丰富的选择,也无需纠结当中核心差别。其中,主流常规配列都已经几乎做个遍,下到60%,上到全尺寸,可以说留给Keychron可做的配列,不多了。
在近段时间,客制化圈Alice人体工学布局异军突起,热度颇高。Keychron当然也是乘胜追击,套方案推出这把Alice布局Q8机械键盘。核心特点延续Q系列,铝坨坨+Gasket结构。采用人体工学布局设计,异形外壳。
键盘包装
配件一览
标配的Type-C连接线,带有转接头,可以直接兼容USB设备或Type-C接口设备,这还是比较贴心的。
外观细节
整体外观
侧面视觉
Keychron Q8延续家族式外观设计,拥有全铝机身,Gasket结构。由于按键布局特殊性,外壳轮廓非常规造型。当然,边缘、转角位置也是有针对性做的弧度处理,减少金属壳体边缘硌手感。这副壳体仍然非常厚重,实测成品1847g。可选颜色老三样,灰、黑色、蓝色,均有与之对应匹配的键帽。
按键布局
由于Gasket结构内胆“小耳”支撑,所以其壳体边框依然比较宽。其按键布局是目前比较流行的Alice配列。可以大致看作为65%的分列式设计。键区一分为二,并且加以人体工学弧度化处理。而针对不同输入习惯,Q8具有比较保险的双B按键,适用性更好。毕竟,Alice布局,要是没有双B按键,大概率会成为劝退因素之一。
另外,还有比较特殊的是左WIN跟左ALT之间具有间隔,呈异形小门牙。同时也是分列式空格布局,双FN键。当然,这些都是可以后期完全自定义。功能预设上,Q8右上角音量旋钮,支持下压,下面两颗按键则依次是相对高频使用的Del和Home。少不了的还有独立方向键。
由于特殊布局(分离空格)和双B按键,所以后期更换个性键帽套装,需要注意兼容性。细节上,Q8整个机身没有独立指示灯,像大小写切换Caps lock,是直接在原键位上单色白光常亮示意。当键盘开启了背光,这指示灯方案,并不够清晰直观了,也容易被下面Shift键遮挡。
异形壳体
采用铝合金上盖和底座,机身同样比较厚,并且自带输入倾角,无独立撑脚,后期建议组合搭配腕托使用。
右上角默认音量旋钮
大平面底壳,标配四个脚贴
键盘拆解
Q8采用Gasket结构,内胆无刚性连接,由上下盖压着。简言之就是螺丝只串起壳体,并不连接内胆。所以,Q8拆解一如既往简单、迅速。而其标配的螺丝质量还是很不错的,曾多次反复拆卸,也不会轻易出现滑丝。
细节上,Q8跟之前Q系列套件/成品在填充方案上有所不同。未知出于什么原因,Q8并不具备夹心棉。同时,也取消了底棉,只有一张背贴式薄片。由于壳体厚度原因,实测装上一块大约5mm厚的EVA泡棉,就基本持平底壳深度,完全限制了下沉形变,失去软弹(加了底棉,前后对比声音有明显变闷)。出厂无底棉状态,Q8软弹形变非常明显,下沉形变量也比较大的,尽管默认预装的是金属定位板。所以默认这个状态,会比较满足那些追求软弹偏向的用户群体。
小板分离
背贴式薄片
拆解发现,H键旁边居然还预留有一个热插拔键位,甚至有轴座和LED,只是该键位在装上之后,是被上盖密封了而已。
采用佳达隆轴座
内胆棉条软性支撑
内胆限位依然在上盖,有数个定位柱,不过针对手上Q8样机,精度略有不及之前,会出现内胆松动,好在晃动余量小,极限偏移,按键也不会剐蹭到外壳。
底壳大致厚度
对于后期改造,加强声音纯净度,可自行加上夹心和薄一点的底棉甚至换上PC定位、加入轴下垫这样的“声音包”配件。
轴体键帽
Keychron Q8成品依然采用佳达隆G PRO系列轴体,并且支持全键热插拔,兼容三脚和五脚轴体,预设下灯位。
另一方面,其标配的键帽为PBT材质,拥有球帽般圆润、饱满观感,OSA高度,跟常规OEM高度差不多,上手适应难度不大。至于键帽表面触感,偏顺滑类型,还是比较不错的。
Q8采用PCB螺丝卫星轴,出厂打油,要求不是十分苛刻,到手可用,没太过明显杂音,手感也比较干脆。横向对比,素质表现中规中矩,有调教提升空间。
软件应用
Q8采用QMK方案,支持VIA改键,从官网页面可以下载到图层文件,载入即可使用。最多可以实现4层按键自定义,配置实时生效,无需点击保存。QMK方案的按键自定义自由度还是高,全键、多层包括FN都可以设置。
而在使用层面,Alice配列前期需要上手适应时间。如果你本来指法、输入姿态比较标准,那上手难度会更低一些。带弧度的键区,贴合“八”字展开的输入姿态。长时间下来,是可以减轻手腕疲惫感的。当然,这也不排除部分用户,确实用不来而劝退。毕竟Alice人体工学,是一定程度打破了原有肌肉记忆。
灯光效果
Keychron Q8采用RGB下灯位,虽然黑色金属定位板,以及非透光键帽,但亮度感还是可以,不会很暗。而且本身下灯位,观感上也会比上灯位亮一些的。只是部分角度下观察,会直视到灯源,亮度最高会相对刺眼而已。
铝坨坨+Gasket,现再多加一条Alice布局,更是量产成品或单独套件,价格还要不太贵,转了一圈确实没啥太多选择,Keychron这波操作反应,算是比较迅速的,借着热度弥补了市场空白。只是套用的还是老方案(外观、配色、轴体、结构等),除了配列本身,没有太多其它惊喜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