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yinilan 于 2019-3-19 09:42 编辑
赛睿在2017年推出最初三款寒冰(3/5/7)后,陆陆续续的又推出过几款寒冰系列耳机,包括蓝牙版本、Pro版本、DAC版本等等等等,但都是针对某些特殊场景、或者更专业用途的产品,故而价格也都比较昂贵。但市场有一个普遍的规律——卖的火爆的产品基本都是走性价比路线的产品(说白了还是穷人多)!终于在去年年底,赛睿重新推出2019版本寒冰3/5/7时,也一并推出了这款寒冰RAW,总算是弥补了寒冰系列缺乏入门级产品的缺憾。那么这款定位入门级的寒冰RAW耳机是否可以延续寒冰系列耳机一贯出色的表现呢?
简开箱
寒冰RAW包装风格沿用了赛睿家族式风格,包装大小因为耳罩不能旋转,所以比2019版寒冰的厚一点。从正面渲染图上可以明显发现寒冰RAW和之前的寒冰系列有了一些外观上的变化:头梁变简单了,麦克风也改为了可拔插设计。
背面底部是中英文的四个特点描述:多平台兼容、可拆卸ClearCast麦克风、高便携性、以及轻量化设计和良好的佩戴舒适度。
包装其中一侧是耳机的相关参数和所支持的平台类型。
内部是一体吸塑底托,耳机和麦克风都被固定在对应的位置,防护能力还是很好的。为了防止头梁被底托卡口处刮出瑕疵,还特意使用了保护膜隔开。
全部内容只有:耳机本体、可拔插麦克风和一分二延长线,没有合格证/保修卡和说明书,这把说明书都简化掉的做法也是够彻底的。
耳机默认接头是4节3.5mm插头,考虑到多平台兼容的问题,附送了一条一分二3.5mm延长线,这样常见设备就都可以支持了。
寒冰系列耳机一直使用的可拔插式Clearcast 麦克风,可自由弯曲,能适应正常的使用角度需求。3.5mm接口无谓正反,这个凸起的设计应该更大的作用是用来固定麦克风。
外观和细节
寒冰RAW的主体风格依然延续了寒冰系列的圆润简约设计,也还是椭圆网布大耳罩。
耳机不带线和麦克风实测重量235g左右,采用了高度轻量化设计。
一体式头梁是和寒冰系列其它耳机最大的差异,头梁的表面采用了磨砂工艺处理。
头梁内侧的滑雪带改为了常见的蛋白皮加记忆海绵,所幸耳机重量很轻,对于头顶的压迫感不明显。
头梁靠近耳罩的内侧有用于区分左右的标识,紧挨着是一体式头梁特有的伸缩式尺寸调节模块,调节的时候可以感觉到明显的刻度感。
寒冰RAW相比其它寒冰系列来说,适应的头型范围更广一点。
耳罩支持小角度的纵向旋转,能更好的贴合面部线条。
耳罩外壳上的细磨砂处理的要比头梁上的细致很多,并且在下半部分位置有赛睿的LOGO。
耳机的音量滚轮和麦克风静音开关都放在了左侧耳罩侧面,盲操作完全无压力。
可拔插麦克风的插口在线材的另一侧。
与寒冰系列耳机相同的ClearCast麦克风,支持可拔插。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可收纳设计多一点,方便美观。
耳罩延续了寒冰系列的织物网布和记忆海绵组合,佩戴舒适而且透气性好。
发音单元也是采用了寒冰系列耳机同样的 S1 耳机单元,尺寸是40mm,这是赛睿一般放在旗舰耳机上的单元,出现在入门级的寒冰RAW上挺出人意料的,看来赛睿真的对寒冰系列耳机很在意,预期打造一款入门级的高品质耳机。
4节3.5mm音频插头,黑色橡胶线材很柔软,但是略微有点偏细。
使用体验
寒冰RAW没有驱动,即插即用,也符合产品定位。仅从佩戴舒适度上来说,寒冰RAW 相比寒冰3 要稍逊一筹。但相对于同等价位的其它耳机来说,寒冰RAW的表现已经算很好了。长时间佩戴不压头、不夹头,对戴眼镜的用户也很友好。其中最满意的地方还是织物网布耳罩,不易因闷热潮湿而影响佩戴体验。
作为一款游戏耳机,肯定要测一下游戏中的表现了,还是玩《CS:GO》吧。凭借赛睿S1单元优秀的解析度,游戏中对于定位和环境音效的表现都非常到位,身边的脚步声,各种距离的不同武器和投掷物的音效等等,都可以很清晰的分辨。
另外,寒冰RAW 在影音方面的表现,可以用声音均衡、细节还原到位、层次丰富来概括。它的声音不拖泥带水,无底噪无杂音、自然清新,也没有很多游戏耳机那种明显加强低频的调校方式,音质水平在同价位的游戏耳机中可以算是非常不错的。
总结
赛睿 寒冰RAW 耳机以不到300元的定价,却依然搭载了旗舰产品上才会出现的S1发声单元和ClearCast麦克风,可以说在同处于3.5mm接口状态时,与寒冰3/5/7有着几乎相同的音质表现,仅此一条就足以让人忽视掉很多其它被弱化的部分了。虽然碍于成本因素,对头梁和一些细节采取了妥协的做法,但也获得了“极度轻量化”和“更广的适应人群”的收益。作为填补寒冰系列入门级空缺的一款耳机,我认为这是一款很有诚意的产品,特别适合那些对于音质有一定的追求,但是预算又不太足的用户。不过目前这款耳机仅有一个纯黑色版本,略显单调了一些,期待后期会有其它配色出现。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