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上次升级主力工作机已经用了有差不多1年的时间了,对我来说,想熬过一年止痒并不容易,毕竟我是一个非常专一、喜欢最新硬件产品的人。所以,密谋许久的主力机再升级计划,就不能再拖了。
Cube这个机箱的造型是我灰常喜欢的,之前的装机思路就是:不走寻常路。虽然Cube这款机箱主打水冷牌,但是如此宽阔的机箱,对风冷兼容性如此之好,当时我毅然决然的选择了风冷散热。
风冷形态下,虽然利民ITX-R这款散热在我心中依旧是性能与颜值综合考虑下最佳的之一,但是整机的重心有点太靠后了,同时整体缺少了一些如今风靡的Addressable-RGB元素……有了方向自然就有了改造计划。
【平台简介】
由于是部分配件的升级改造,所以平台没有大改变,依旧是陪我征战多年的妖擎X99e-ITX。无数个无聊夜晚能让我安心数框框的E5 2679 V4,想当年这颗U也算是一个神器了,20核3.2GHz,没想到X99之后的这几年里,AMD疯狂崛起,红蓝两家在高端平台上迅猛发力,20核已然不再稀缺,这颗2679 V4也逐渐显得黯淡无光。硬盘是三星的512GB SM951,读写速度对我来说已经够用了。内存是两根16G 2400MHz的铂胜,依稀记得在组这套机器之前各种DDR4内存没涨价的时光,单16G 2400MHz~2666MHz左右频率的条子,不到500就能买到,说多了都是泪。
显卡部分,我重新拿出了公版GTX 1080,在这个RTX 20系显卡横飞的时间段,还在用1080装机,似乎有点鸭梨山大。
但至少这种棱角鲜明的单“灶眼”形态,恐怕是绝唱了呀。
【散热篇】
改造的重要一环就是就是换散热,从风冷变一体水,这次终于是正确的Cube机箱的打开方式了。入手酷冷至尊G240S RGB。
这款G240S跟之前上市的G240略有不同,核心区别在于:冷排也有RGB啦!
配件包部分,厚厚的两大兜子螺丝与线材,INTEL和AMD平台的扣具都在里面,连1拖3的A-RGB转接线都成了散热器的标配,总之配件是很齐全的。
当然,选择酷冷的散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个盒子,买灯光控制盒送水冷,赚大了!
对于X99这种比较老的平台,想要现在非常流行的A-RGB炫彩灯效,也只能靠这种无需主板连接也能自定义灯效的控制盒了。
酷冷标配的这个控制盒功能还是非常强大的,可以与主板上的4pin或者3pin RGB接口连接,进行整个平台的灯效调节,华硕、微星、技嘉、华擎这些主流主板平台,通过标配的线材都可以轻松和主板一起联动,像我这种压根没有灯光接针的主板,不连接主板,通过控制盒的按键也可以进行灯效调节。
控制盒的另一头,与之前的普通版G240RGB不同的是,最下侧多了一个温度指针的图标,冷头上加了一个温度传感器,同时也多了一根2pin的插口,插口和控制盒连接上之后,会有额外的一种蓝色灯效,通过温度传感器反映CPU温度,随温度变化做出灯效改变,70度以上会从深蓝色变到浅蓝色,挺有意思的灯效小彩蛋。
风扇则是两颗MF120AB均衡扇,扇叶造型我很喜欢,整体性能也属于A-RGB风扇中比较不错的水准。
一体水登场,可以看到冷排左右两侧多了两层亚克力材质盖板,灯光模块就埋在这下面,在灯光照射下也能看到隐约的酷冷LOGO和灯圈。
当然,多了灯效的代价就是,线材更多了,冷排上比普通版又多了两根线,然后冷头上的三根线中,最右侧的那根2pin插口,就是之前说的温度传感器连接器。对于沉迷走线的玩家来说,更多的线材就意味着更大的工作量,期待将来有一天各种RGB能通过类似蓝牙这种无线方式与主板连接,等到那个时候,就不再有线材的困扰了。
水冷部分细节特写,低阻力水排以及有编织线包裹的水管,冷排与冷头两侧的连接处还有额外的加固,比曾经的“洗衣机”水管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冷头部分的特写,颜值挺契合我的审美,与普通版G240RGB不同的地方,除了G240S的冷头上多了一根2pin的温度传感器插口之外,那就是冷头侧边一圈的颜色和材质了,从黑色塑料变成了钛色金属材质。
底座部分为纯铜材质,与G240RGB的面积相同,如果使用X399平台的话,这个冷头的面积不是全覆盖的。但是G240一体水的纯铜冷头面积其实是比前代B240更大一些的,所以,X99E-ITX这块板子里标配的那个兼容酷冷至尊一体水的扣具就没法兼容了,此时非常感谢以为民间做MOD的大神,帮我做了一套Narrow-ILM的扣具,也就是照片中全程“戴着”的那两个“小蝴蝶翅膀”。我这ITX的X99终于有救了!
【电源篇】
另外一个重要环节就是电源升级,看着如今的各种“核战”,各种满载300w以上甚至500w以上的功耗,此时突然发现:曾经的650w电源,今后再升级平台的时候会比较吃紧。最终选择了与机箱同品牌的安钛克HCG EXTREME 850w电源。
入手理由其实挺简单的,80Plus金牌,海韵代工,线序兼容性还算是挺强的,后续再换电源不用频繁做线了,还有就是10年质保。
全家福一览,电源和原装线材分别放置在两个无纺布袋中,标配的理线带我很喜欢。
电源外观部分,外面包裹的这一圈金色还是挺抓眼球的。另外一点就是,入手了这款电源之后我才知道HCG的全称究竟是啥,以前一直以为HCG只是三个没啥意义的简单代号而已,哈哈哈哈哈哈!160mm*150mm*86mm的三围,在一些相对局促的机箱中也有比较好的兼容性。
电源接口方面,CPU和PCIE接口相当充足,SATA接口造型和普通版的HCG 850不太相同。
电源后部配了个Hybrid Mode切换按钮,开启后可以在低负载状态下保持极低的噪音。
标配了一颗大约12cm的FDB轴承风扇,这一侧还有无处不在的HCG X系列LOGO。
铭牌部分特写,+12v输出功率还是很足的。
电源的原装线材部分,所有12v线材都是分正反的,需要插在电源一端的接口都有黄标指示。电源还配了一根FDD线材,在需要用到这根线的年代,我还不知道电脑是什么呢~~另外就是所有的12v线材都配了额外的滤波电容。
但是这些线材已经不重要了,因为我为电源准备了新朋友:定制线!买大白兔奶糖送定制线,又是一笔血赚的买卖!
【装机成型篇】
其他的追风者灯环啦、灯带啦,以及猫家工业扇啦这些小部件就不额外介绍了,主要是人比较懒,不想单独再拍照了。
不过装机部分有一个小部件要额外介绍一下,那就是利民家的TF8硅脂。在这个CPU核心越来越多、频率越来越高、钎焊缩水成硅脂的年代,早就了硅脂行业的兴起,利民在今年也顺势完善了自己的硅脂产品线。
TF8是利民硅脂产品线里面相对高端的一个型号,导热指数有13.8W/m-k,从导热指数来看,已经比暴力熊TGK还要高了,当然TF8的价格也不亲民,毕竟高端型号。
TF8相对比较粘稠,需要耐心粉刷,下图为心态爆炸状态下的涂抹形态,不可取不可取~~
装机过程很顺利,成品形态如下图所示,整体视觉观感上,看起来比我之前的风冷版更均衡,毕竟风冷形态下,散热太靠后了,前面只有风扇,相对来说“重心”不够平均。
我的A-RGB灯效大脑隐藏在这里。
成品上桌,非常满意。
【视觉体验篇】
顺利点亮,颜值明显提升一个档次。
冷排部分的灯效,虽然散热还有蓝色随温度变化的灯效模式,但是显然A-RGB这种幻彩流动的灯效颜值更高,彩蛋灯效被我放弃咯!
冷头、灯环和灯带的灯效特写,都是通过酷冷灯效盒一起控制灯效,一致感很棒。
本来我是想把灯带换到机箱底部的灯条处,结果追风者的这个灯带有点厚,和机箱底部的灯条位置不太兼容,最终放弃了,不过想了想,放在机箱内部还能把机箱里面照亮点,也算是一个不错的放置位置。
整体效果我是很满意的。
性能部分就不做太多的测试了,R15跑了3次,在2950~3000出头徘徊,在如今这个多核怪兽横行、动辄5000+甚至6000+分数的时代,3000分已经不算是顶级了。还是很怀念这个200w性能怪兽肆意横行的那段日子的,可惜岁月不饶人呐~~~
看着人家新卡的Time Spy分数和我的FSE分数相当,难受啊。。。
酷冷G240S的散热性能方面,FPU下的表现与之前的ITX-R表现基本相当。
【总结】
在这日新月异的硬件发展路上,核心数量迅猛增长,CPU内存频率越来越高,主板功能越来越丰富,而我现在这套升级的平台连一体化后置IO板都没有,或许我这套20核X99 + 1080很快就要被淘汰,但是在它退役之前,我也终于用最正确的方式:EK版Cube机箱+水冷散热为它完成了升级。
又成功续了一命!争取这套装备能再奋战一年!
可能有人会说,现在已经是RTX的时代了,你这GTX秀什么玩意呢?
且慢!看老夫一手神笔马良拯救世界!全文完,感谢收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