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zer一直习惯用各类动物给自家产品命名,这样不仅让名称琅琅上口也更容易让人记住产品,深层次的原因更是在于其仿生学设计。Razer DIAMONDBACK的设计灵感正是来自响尾蛇,其修长且扁平的身材与响尾蛇头部有着高度相似,带着明显的攻击性与灵巧的变化。无疑这个造型设计是相当的经典,并且得到玩家消费者的认可与买账,不然为啥从诞生到现在的十一年和多个版本更新后,响尾蛇系列的主要设计方向依然保持高度一致呢。
如果你对Razer爱的深沉,你一定知道“脱皮蛇”这个外号。Razer在自家鼠标与键盘中,大量的采用类肤涂层处理,并且在质感、触感以及牢固度上一直努力。确实类肤涂层处理在触感表现上相当优秀,质感也相对高端些,这也使得不少鼠标产品以此为特色卖点。但类肤涂层处理得算是颇为娇贵的,先不说容易出现划痕这种概率性问题。在汗液的腐蚀下,随着使用时间越来越长出现的涂层脱落,并伴随着氧化粘连的出现,那触感与视觉变化实在让人糟心。
在Razer DIAMONDBACK或同期产品上,Razer给出的新决定就是全面采用磨砂喷漆处理。诚然看起来与听起来,磨砂喷漆处理都没有类肤涂层处理来的高端与有质感,但触感表现上的差异并不算太大,甚至对于汗手来说磨砂更为适合。更为重要的是,磨砂喷漆处理可没有那么容易出现划痕,脱皮和粘连的情况出现。
相比起金环蛇 2013版的基因突变来说,Razer DIAMONDBACK简直就是原作味道,Razer并没有对其大刀阔斧的改动,更多是科技进步带来的工艺与细节优化调整。Razer DIAMONDBACK依然为对称式设计,采用宽大的分体式按键设计,其左右按键手感保持高度统一。从后续的内部拆解来看,Razer DIAMONDBACK采用的按键设计颇为巧妙,那杠杆作用带着的手感表现颇为优秀。
Razer DIAMONDBACK的左右按键触发点位置凹陷更为明显,一方面是让手指摆放与定位更为准确,另一方面也使得造型设计的攻击性更为明显。滚轮部分从原来的横纹改为凸点,手感变化并不算太大,减少藏污纳垢的可能以及更为方便打理。
响尾蛇系列是Razer获得灯厂之名的关键之作,其最初采用的“胶条”透光设定,以及后续的粒子版本将灯光效果发扬光大,即便是放到现在依然足够炫酷。其实“胶条”不仅仅起到透光作用,其较为粗大的造型设计还肩负着防滑作用,毕竟响尾蛇系列那修长且扁平的造型设计得抓得稳。
随着Razer的技术与工艺的提升,Razer DIAMONDBACK将“胶条”取消或者升级为内置U形灯带,在Chroma幻彩系统的支持下,其灯光效果更为炫酷得多。而随着“胶条”内置后带来的空间富余,侧键自然而然在位置上移,侧裙部分也加入相应的防滑材质以加强摩擦力。
翻到背面能够更为直观的感受到Razer DIAMONDBACK的造型设计,中间侧裙部分的大幅度修腰与凹陷,得说响尾蛇系列这样的扁平且修长的造型设计看起来着实性感的要紧。当然这应该得说是Razer早期产品的一个特性,偏向于仿生学的设计宗旨,足够的炫酷漂亮,至于手感表现嘛就见仁见智咯。
Razer DIAMONDBACK拆解起来挺是费劲的, 要说比较友好的是螺丝设计在贴纸下,免得拆解后脚垫也可能废了。内部结构也是很常见的上下盖设定,通过软排线链接实现供电和控制什么的。其实要多说一句的是表扬Razer的工程师们,在响尾蛇这修长且扁平的内部空间里面,塞进去更多的元件以及更高科技的含量,也是挺费劲的。只是后续能不能异想天开的再来一次粒子版本?
上盖部分依然是Razer的标准设计,其实就是通过喷涂将尾部logo缕空,实现灯光效果。当然还设计一个漏斗形塑料件,保证灯光效果的集中性。左右按键部分所采用的分体式设计是通过单独的零部件组成,不知道是不是这种长长的杠杆作用,总是感觉Razer DIAMONDBACK的左右键手感比较”稳“。当然左右按键柱不是常见的一或者十字形,而是正方形的材质贴片,也使得按键手感比较”稳“。
Razer早期鼠标产品的关键词其实都是仿生学设计,确实足够炫酷漂亮,但手感表现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想想其后续产品在右利手与饱满实用方向的一路狂奔,Razer也是知道未来应该怎么走。从造型设计来说,Razer DIAMONDBACK秉承响尾蛇系列一贯修长且扁平的风格,即便是细节部分进行调整优化其实大方向的感觉是没有变化的。
从类肤涂层处理变成为磨砂材质喷涂,让触感表现更为舒爽,长时间游戏出汗也没有那么沉闷。值得注意的是Razer DIAMONDBACK的磨砂材质喷涂在上盖与侧裙部分是不一样的,侧裙部分要来的更为细腻些,像是为了引导手指在侧裙的橡胶材质上发力一样。
Razer DIAMONDBACK肯定不是适合趴鼠标手势的鼠标,这点是造型设计就能决定的事情,并且在这一次的细节设计调整后这个属性就更为明显的多。首先是”胶条“改为内置U形灯带后,侧裙与上盖的过渡就相当的生硬,形成一定的棱角,用手指轻轻划过都能感受到刮擦感,更不用说长时间的接触。并且侧键位置的上移,如果还是用趴鼠就会一直误触。
此外”胶条“取消后,整个防滑作用就转移到侧裙部分的橡胶材质上,发力点自然而然也转移到侧裙上。侧裙部分虽然有大幅度的收腰与内陷,但这多出来的容纳空间可不是给无名指与小指休息,而是让无名指的第一关节发力。比较有意思的是,小拇指既可以在侧裙与尾部交界处起到后拉作用,也能够直接靠在尾部起到固定作用,具体喜欢啥就看个人爱好咯。整个手势有点类似鹰抓的变形,配合Razer DIAMONDBACK那轻巧的重量使用起来相当的灵活。
很多人都觉得Razer就是名副其实的灯厂,只是在灯光效果上有着足够炫酷才吸引到消费者,实际情况却是Razer一直在掌握核心科技,也就是传感器部分。其他厂商的鼠标在传感器部分说起来比较沉闷,毕竟绝大多数都是采用Avago系列的标准版本,偶尔有那么马甲版与定制版出现却是昙花一现。反观Razer在中高端产品上所采用的传感器,都是自己与飞利浦合作推出的,迭代更新与技术创意都挺有意思。
当然Razer这样的做法也带来一定的稳定性问题,如之前用过的帝王蟒 2012所用的4G双传感器系统。4G双传感器系统的特点是能够针对鼠标垫表面进行校准,以获得更好的准确性。因为早期固件版本在校准后反而出现更为飘逸的情况,即便是后续固件更新后改善不少,实际意义也并不算太大。
这一回Razer DIAMONDBACK搭载的是最新的5G传感器,亮点在于最高16000DPI、最低0.1mm抬升距离以及1DI精度调节。虽说DPI比这个高的传感器并不是没有,但5G传感器是实打实的硬件参数而不是插值运算。虽说绝大多数玩家也用不上,但这就是体现技术领先的一种方式嘛。而1DPI精度调节和0.1mm抬升空间,这对于使用体验或者说专业化角度来看的意义可谓相当明显。
在实际表现方面,鼠标垫材质兼容性问题没啥好说的,除特别的玻璃材质外几乎没啥好问题,而且这一回的表面校准貌似实际效果提升不少。1DPI精度调节倒是让我这样的强迫症患者挺喜欢的,之前就觉得2150DPI太慢,2200DPI太快,仔细调整到2188DPI后总算是舒坦不少。
如果判定一家外设厂商的实力?其实就是看起产品驱动程序做得怎么样。虽说这句话是有所商榷的,但一个好的驱动程序背后是大量的资金投入与调整兼容,还有长时间的维护与功能更新,考验的是厂商的软硬实力以及视野。也就是这样的原因,我们口中的大品牌如Razer、赛睿、罗技、海盗船等都是用一个大全套的驱动程序来支持,自然也代表着这几家厂商在业界的实力表现。
Razer DIAMONDBACK毫无疑问的是用Razer Synapse雷云驱动,整体设计和各项功能没啥特别好介绍的。全中文界面加上直截了当的功能与参数调整,用起来妥妥的。至于将保修系统与云同步功能集中在一起,自然是软实力的表现咯。
要注意的是DPI调节在滑动调整时依然是100间隔,要在框内直接输入数字才能调节1DPI精度的。灯光效果提供预设的几个效果以及方向,还能调节明亮程度,更为具体的就需要进去Chroma幻彩配置器。软实力的另一个表现,还有Chroma幻彩应用支持,其实就是为相应的应用程序结合,实现应景的灯光效果。
更为高阶的功能或者炫酷的,其实还是Chroma幻彩配置器与统计热区功能。从Chroma幻彩配置器能够更为清晰的看到U形灯带的豪华,想想比起更高定位的新曼巴在灯光效果上要更为连贯与炫酷。统计热区这功能有点意思,能够在对应游戏中统计相应的轨迹与行为,倒是有那么点专业与电竞服务的感觉。
得说响尾蛇系列的灯光效果,要算是Razer的灯厂的半壁江山。从最早的胶条透光,到特别的透明粒子版本,再到现在的内置U形灯带。没有太多词汇能描述的,如果你冲着灯光效果选择Razer,那么Razer DIAMONDBACK就是目前最好的选择。
从整体造型设计、轻巧的本体重量以及合适的握持姿势的综合考量,Razer DIAMONDBACK很明显是适合RTS与MOBA游戏的设定。但得说Razer DIAMONDBACK的手感并没有之前”胶条蛇“给我的感觉好,问题也就正在”胶条“上。上文已经说到取消”胶条“后侧裙与上盖的过渡相当生硬,使得刮擦感较为明显,虽说按照鹰抓手势使用可以有效避免,但偶尔划过还是让人心里一跳。
回到正面来说,仅仅89g左右的本体重量,还有蛇头一定的攻击性身材设计,Razer DIAMONDBACK相当的灵巧。这一点在同事的简短使用后,留下深刻印象。换用磨砂材质喷涂后带来的舒爽感,即便是我鹰抓使用时更为容易出汗也避免滑手的尴尬。至于5G传感器的1DPI精准调节,更为符合心率预期和专业化就不再多言。
Razer重新推出响尾蛇系列产品是个让人相当意外的事情,其在国内通过众筹登场更是从侧面印证。在响尾蛇系列的十一年历史里面的四个版本,可以看到Razer在产品理念上的改变,在细节的变化与灯光效果的尝试。从创造性的”胶条“灯光,到炫酷的透明外壳粒子效果,再到内置U型灯带和Chroma幻彩、从光面塑料到类肤材质再到现在的磨砂材质,不变是是仿生学设计的炫酷与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