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外设 - 分享外设精彩

标题: 对比去年大热的屏幕挂灯,客观说说倍思与明基的差别 [打印本页]

作者: kime    时间: 2020-3-23 23:04
标题: 对比去年大热的屏幕挂灯,客观说说倍思与明基的差别

倍思作为一个配件品牌,从与爱否合作推出的氮化镓充电头开始,就有了不错的关注度。而快充这种设备就是属于提高用户体验的产品,而本文需要实测的就是倍思的另一款提高体验和逼格的桌面神器——屏幕挂灯。当然提起屏幕挂灯就不得不提起明基的大热款ScreenBar,而在他们两者之间性价比和体验感受就成为我关注到的核心点。所以本文主要就是客观对比一下这两者的差异,希望可以给各位值友们一个参考。

全新体验不后悔,价格是唯一纠结点


自从屏幕挂灯火了之后,就有不少品牌都推出了各家的产品。目前价格区间跨度较大,台湾制造的明基处在第一梯队(千元价位),巴斯夫稍低于明基(也在五百元以上的价位)。倍思等其他品牌占领了销量较大的价格区间(也就是150-250之间),从电商的销量排行,想要尝鲜的用户一般都会在这个价位中进行选择。
屏幕挂灯以一个全新形态凭借优秀的实际体验非常容易被用户所接受,而我就是一用就真得回不去的那种。不论是宽裕的桌面空间,还是紧凑书桌,屏幕挂灯能在独特的照明方式、美观度、空间利用率上相较传统台灯提升太多了。虽然现在市面已经出现不少大面积照明的护眼灯,但在有显示器的桌面需求上,屏幕挂灯依然是目前的最佳选择。


明基的ScreenBar Plus我已经用了一年多,对于其旗舰的定位我觉得还是OK的。三年质保我觉得应该是其对得起售价的最大因素,因为这一年里面,我的线控和灯管都出现了问题并进行了换新处理(线控是USB接口端内部接触不良;灯管是有一颗暖色灯珠亮度衰减明显)。当然这里有人会说买个百元的都可以换N次了,虽然确实如此,但撇去品牌溢价,品质和结构上两者还是有些许差距的。
至于入手倍思一款,主要是因为这个价位中有点名气的好像只有这个,那个巴斯夫是做化工的,跨界跨得有点那什么,我就没敢上车。正因为有了5-6倍的价格差距,我就对倍思这款有了对比的冲动。(哦,关于倍思后面那台ScreenBar是入手倍思后微博转发中的,时间上我表示很尴尬。)

结构不同,细节差距不大


ScreenBar Plus的评测我很早前就写过,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翻看一下。本文就把之前拍的老图拿出来与倍思这款i-Work系列USB无极调光屏幕挂灯(奋斗版)来做个对比。我觉得ScreenBar Plus的做工和细节在业内都处在领先的位置,而台湾原产的标签也是其溢价的主要原因(设计专利为次要原因)。倍思在结构上与ScreenBar差异挺大,这个我后面会详细说明。在做工方面,倍思完全是有一较高下的能力。要说触感上的差异,应该就是铝合金外壳的磨砂感要强于ScreenBar,接缝细节上并不能感觉谁明显强于谁。

体验上略有差异
  


我觉得在体验上这两款灯的差异就在于背夹和照明上,其中背夹就有两个明显的差异。
在使用了一年多的ScreenBar在首次上机倍思款后,第一感觉就是倍思背夹的前固定轴要比ScreenBar大太多,以致于在视野上在我换机的时候会有明显的感觉。但对于没有使用过这类屏幕灯的用户来说,这部分凸起对于很窄屏幕边框也不会产生影响,更何况是六倍的价差。这里只能说ScreenBar的“无感化”更出色,而倍思款更扎实,价格也更美丽。



除了前端大小差异,倍思转轴式和明基弹簧式也有使用上的差异。首先需要夸一下倍思转轴上的手感很好且很扎实,在优秀的阻尼帮助下其更容易与屏幕实现“三角式”的支架。不过这样的结构也会出现新的问题,当需要调节角度时,没有弹簧固定的加持,使得向下翻会出现重心不均,需要双手才可调整(需一手握持支架,一手调整灯管),而向上翻可单手操作。明基ScreenBar灯管分离式设计,调整灯管并不会影响重心。
另一个差异就在于灯管转动轴的位置不同,让倍思灯管与转动轴有一定的距离这相较ScreenBar在同角度下照明会高一些。这样就会造成屏幕顶部边缘的照亮;另一方面在水平状态下可能会有部分亮光达到视野范围,所以使用时需要稍微靠内侧一点才行。另外倍思转轴并不限位,也没有线材的约束,可调整角度更大。综上所述,倍思款的角度调节是优势,但固定灯管角度成了不足点。


接口方面倍思采用的是Type-C,只要是5V1A的线都可以供给。ScreenBar为Mirco-USB口,但实际使用时其实非常挑剔,而Plus因为线控的加入更加无法兼容。在这点上ScreenBar Plus更加“定制化”的设计,很显然对于后续保养来说算是一个缺点。倍思款并不挑线,正常的供电Type-C都可以正常使用,只需要保证长度就可以了。


点亮后仅观察工作区域,其实照明范围差异不大。但有了灯珠照明结构上的不同,有网友测试过两款在角度上,倍思会更胜一筹,而明基会更“专注”一些。



由于倍思在透光板上采用了直射+柔光罩的结构,所以按理来说会弱一些。而亮度实测结果也是如此,工作区我选用了键盘位置进行测试。最大亮度两者相差一倍,但最低亮度倍思款可以“下潜”到24LUX的级别,这对于追剧看电影有背光需求的场景下有一定优势。直射测试下最高亮度与工作区相同两者相差一倍,参考两者标称的光通量差距,这样的表现还是可以接受的(倍思200流明;明基300流明)。


色温调节也是目前选购台灯的重要因素,倍思三档为2900K(暖色)+4000K(暖白)+5000K(冷色),明基八档跨度为2700K-6500K。撇去纯冷暖色调,倍思的中间档更倾向于暖色发光,这样的配置使得其更适用于日常偏娱乐的设定,如果中性光可以给更丰富的选择会进一步增加性价比。4000K与网上最常见LED灯泡的暖白光属于一个色温(LED灯泡色温参考:暖黄光3000K,正白光6000K),所以适应起来完全没有问题。不知道取名为奋斗版的意思,是不是为了后续更高亮度和色温档位的版本让路。
(以上图片拍摄环境:白平衡5000K、ISO100、F4,1/10,图片效果比实际稍暗一些)


最后一项是功耗测试,其实实测的情况还让我挺意外的。纯待机下倍思功耗略低于明基(图片我没拍),最低亮度下两者表现都不错。但在最大亮度时倍思耗能稍大于明基,这个我没有预测到。撇去色温不完全相同的因素,能出现这样的结果这大概率还是柔光罩限制了亮度发挥。

关于购买建议

如果给出购买建议,我觉得这两款在自己的价格区间表现都值得购买。如果说倍思i-Work要“越级打怪”那这款奋斗款还差一口气,支架结构上出现了一些轻微影响体验的“小插曲”,其他功能、亮度什么的都没什么问题。对于我个人来说,中性色温无法调节的设定应该最大的遗憾。如果再加入几档调节,我觉得再加个50-100卖也没什么问题。

作者: 在寂寞中季节    时间: 2020-3-24 10:37
倍思的灯光其实没有控制,感觉还是不行吧
作者: kime    时间: 2020-3-24 19:27
在寂寞中季节 发表于 2020-3-24 10:37
倍思的灯光其实没有控制,感觉还是不行吧

有旋钮控制啊,就是色温三档
作者: 在寂寞中季节    时间: 2020-3-24 21:08
kime 发表于 2020-3-24 19:27
有旋钮控制啊,就是色温三档

我是说还是会反射到屏幕,这方面没控制
作者: kime    时间: 2020-3-25 20:53
在寂寞中季节 发表于 2020-3-24 21:08
我是说还是会反射到屏幕,这方面没控制

结构所致
作者: watercooled    时间: 2020-3-26 08:30
桌面很美
作者: kime    时间: 2020-3-26 08:51
watercooled 发表于 2020-3-26 08:30
桌面很美

感谢支持~




欢迎光临 in外设 - 分享外设精彩 (http://www.inwaishe.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