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502到现在已经推出过多个换皮版,同时配置也不断升级改进,如今迎来了中期改款G502 X系列,可以说G502 X和旧款在外观上终于拉开一定差距。X后缀,已经表面了这是更高阶的型号,同时也代表了模具的更新。所以哪怕不仔细对比,都不难发现G502 X棱角被磨平了几分,至少看起来攻击性不如G502那么强了。
一般鼠标的迭代,只谈外观,厂商有两种做法,第一种只会换配色或者微调,第二种则是保留原有ID设计,但尽可能优化外观。罗技就是后者。所以G502 X是脱胎于G502的一款产品,能在上面找到不少G502的影子。对比G502的后期型号,配置相近,均搭载了HERO 25K传感器,键位数量和分布接近,只是轮廓不同。 仍然是熟悉的左高右低+大幅收腰结构,右手人体工学设计令G502 X的贴合度相对出众。相对于前作,罗技G502 X的机身线条变直了不少,其左右按键盖轮廓线条与鼠标出线端闭合,不再露出一对“尖牙”。G7和G8两颗键位长度做了修改,从左按键盖前端一直延伸到鼠标后盖的位置,这两颗键位的操控性和感知会高于旧款,所以对于有多键位要求,需要用G7/G8这两颗键位的用户更友好。加长了标配的狙击G键,并且可拆卸,拇指指尖更加容易触碰,如果不需要用到,也可以翻转安装,或者用备用的盖子替换。左右侧裙的防滑纹路能完全包裹拇指,指托倒是没太多调整。贯穿式的凹槽还在,不过线路不同而已,目测积尘问题还会存在,而且后期也不好清理。另外,尽管这是一款有线鼠标,已经有条件不在乎所谓的耗电量,但G502 X有线版机身的RGB灯效依然寥寥无几,只有在切换配置或者DPI时,LED灯才会短暂亮起。这样设计取向,为的就是轻量化。 标志性的双模可调滚轮是罗技G502系列的特色,一键切换滚轮阻尼,滚动机械感还是那么强。滚轮纹路也跟侧裙同步一致。 G502 X同时也做了一些减法,罗技似乎有意让鼠标使用起来不那么繁琐,所以在这代G502 X有线版上彻底抛弃了配重块,不可自定义鼠标重量。 不含线约84.1g的重量,在这尺寸外形和多侧键定位游戏鼠标品类中,属于非常轻了。主打握持感和性能。G502 X并没有标配主流伞绳线材降低拖拽感,算是小小的遗憾,当然这根橡胶线质软,橡胶线中又算比较好的。 约131.4*41.1*79.2的三围尺寸与G502略有区别,主要是增高了一点,原本就是高背的类型,这下更加贴合掌心。鼠标的左右按键带有一定空键程,手感比较软脆,左键的滞后感要稍大于右键。 G502 X在罗技的G HUB软件主要有两个可调项目,分别是DPI/回报率和按键分配。鼠标默认1600DPI,可调800DPI到3200DPI档位,但是能通过驱动实现最高25600DPI。5种颜色分别对应5种不同的档位,而且可以单独选定某个DPI档位,将其分配到狙击键上。 G502系列的可玩性一直很高,机身上几乎每一个按键都能自定义指令,动作,宏和系统功能。而且,G HUB还能识别到你游戏库中的游戏,针对这个游戏单独配置一套文件,实现不同的键位功能。 传感器独立主板,Hero 25K光学引擎 内部框架分布非常多的螺丝孔位 G502 X的拆解很耗时,螺丝不少结构复杂,相对繁琐。鼠标底盘采用了薄壳,能有效降低鼠标净重。双PCB也是见惯不怪了,副板垂直排列,通过螺丝与内胆固定,上面只有前后侧键和狙击键,其他键位全部分布在主PCB上。 具备四向滚轮,支持左右摇摆点击,同时具有双模式切换。内部采用巧妙的机械传动结构切换滚轮模式,推杆不会自动复位。滚轮内部有类似齿轮状的内径,在推杆在贴近滚轮内壁时会形成段落手感,分离后滚轮不受限制。 内部微动大部分来自欧姆龙,左右按键是欧姆龙定制新的LIGHTFORCE光学-机械混合微动,号称延迟更低,同时保留清晰干脆的机械微动手感。实际体验下来,左右按键表现出非常清脆点击手感,由传统微动切换过来,没有不适。只是左右按键脆得伴有一丝弹片音。DPI按键是传统的白点微动,侧键则是蓝点微动。只有配置切换按键是凯华的红壳黑点微动。 所以,G502 X使用体验和旧款差不多(鼠型、多侧键应用方面),延续经典手感同时具有更轻重量,利于持久作战。除此之外,引擎部分小升级,向自家高端旗舰看齐,喜闻乐见,只是惊喜不大,属于常规更新。相比之下,G502 X主要还是细节部分的优化,比如功能键位顺手一点,可拆卸的G Shift狙击键更加人性化,FPS用户会更看重这个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