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chron客制化Q系列基本都是同属一个“配方”——铝坨坨+Gasket,然后按照配列划分了不同型号,有最早期的75%配列Q1,接着是这款65%配列Q2和近期推出的80%配列Q3,都是主打性价比的产品,同时具有不错可玩性,不仅提供单套件,还区分有按键、旋钮版,采用QMK方案,支持VIA改键,并且还有一些其它配件可供选配改造...量产客制化基因拉满。 今天分享的是Keychron Q2,先于Q3发布,采用比较流行的75%配列,分区布局,具有下沉式独立方向键以及三个右侧功能按键。其中,右上角单个按键又被独立出来,提供旋钮版本。而按键版倒也可以拆掉按键,封一块金属铭牌上去。下面则是两个常用的Del和HOME键。当然,QMK方案,完全自由VIA改键,预设啥功能问题都不大,后期可以根据自己使用习惯进行重新分配。
外观细节 Keychron Q2依然采用全铝壳体,外形设计跟Q1、Q3一脉相承,宽边框,下盖做了一个大的倾斜面,使其侧面美感不那么单调。另外,提供套件和成品,其中又区分了按键版和旋钮版,可按需选择。颜色有三种,黑色、灰色、蓝色。以手上黑色为例,阳极氧化表面处理,质感、触感都是比较细腻的,只是会比较容易留下手印。且键盘本身四个边角弧度较小,触碰还是会有硌手感。 键盘外壳细节 Keychron Q2支持WIN/MAC双系统,切换方案整个Q系列相同,位于Type-C接口旁边。而Type-C接口没有做凹槽限位固线,所以对于第三方航插线兼容性会比较好。与此同时,Gasket结构方案,内胆下沉形变,接口本身亦做了小板分离,不会带动其下沉。 键盘侧颜,自带输入倾角 按键版 Keychron Q2螺丝同样分布在底座边缘,Gasket结构,螺丝只串起上下盖,内胆无刚性连接,依靠“耳朵”+棉条+开槽进行软支撑固定,从而降低输入时候引起的壳体共振杂音。其中,螺丝做了镀金抗氧化处理,防锈。底部并没有额外撑脚,仅通过四个小脚贴组成防滑,而键盘本身很沉,固定效果属于出色。 键盘拆解 小板分离 毕竟直接螺丝串起上下盖,拆解也就非常简单。需要注意的是内胆和Type-C接口小板分离,卡在上盖,安全分离需要先拆下Type-C小板。 采用佳达隆轴座、PCB螺丝卫星轴 金属上盖做了开槽,并且局部位置还塞有硅胶防震。上盖开槽限位,锁住内胆偏移,防止安装回去之后,内胆发声位移导致边缘按键剐蹭外壳。尤其是对于有预留旋钮的主板,非常重要。 出厂标配夹心棉 底壳标配EVA泡棉和PET薄片。需要更大下沉形变,可以把底棉去掉。此时,PET薄片起到防止静电击穿作用。 内胆耳朵还是比较长的,且用了Poron棉条支撑,软度和恢复性都比较好,这两点特性要优于硅胶垫片。当然其耐久度肯定不及硅胶,但你可以从某宝轻易买到配件替换。 Keychron Q2壳体、结构跟Q1、Q3相同,标配铝定,软弹形变行程基本一致,相差不大。就像前面提到的,要更大下沉,就把底棉去掉。另外,官网上也能单独购买到比如PC、黄铜、FR4材质定位板。主要是软硬、触底感觉、按键声音区别。 轴体键帽 Keychron Q2成品标配使用的是佳达隆G PRO系列轴体,出厂润滑,润滑量会比较充足,顺滑度很高,配合Gasket结构,触底会相对软一些。如果先前习惯硬的,切换过来可能觉得肉。但这种手感日常高强度打字是挺舒服的。 再细一些体验,Keychron Q2原厂状态下,顶部数字区会相对闷一些,其它键区则脆一点。至于金属壳体共振音,比Q1、Q3好一些,主要也就大键位相对明显,需要自行优化调整。另外,采用PCB螺丝卫星轴,Q2润滑量不是很多,手感表现算不上特别优秀,有提升空间,总体不过不失吧。 如果追求声音,Q2同样有着不错可玩性,上限高。整一个现在流行的“声音包”(PC定位板、Poron垫之类配件)进行改造即可。 全键热插拔,下灯位布局 PCB螺丝卫星轴 成品标配一套OSA PBT双色球帽,差不多也就是OEM高度,所以上手适应难度不大。只是键帽轮廓圆弧外形缘故,接触面相对传统键帽略有缩小而已。当然,也因为圆滑边界,感觉会更贴合指尖停靠摆放。 依然采用QMK方案,支持VIA改键,右上角如果是旋钮版,可以有三个自定义按键功能,比如音量调节、静音、缩放等快捷操作。 灯光效果 同样方案,不同配列,当然也有着同样比较高的可玩性。关键,Keychron Q系列价格一直都挺友好,而Q2目前单套件728元,按键版成品828元,旋钮版成品868元。如果比较喜欢折腾,Q系列确实是个不错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