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zer 两年前发动在两年前发动针对格斗游戏与街机玩家的大型电玩摇杆计画,在历经长期的公测后终于推出正式版本,并且并非使用 Razer 常用的蛇类命名方式,而是以 Atrox "美洲狮"为名。
笔者也向 Razer 借到这款 Razer 的第一款大摇产品,不过笔者个人并不擅长格斗游戏,但很幸运的经由朋友的介绍找到在北部格斗游戏界相当知名的玩家兼客制摇杆制作者公馆快打,还有几位常在他们那边出没的玩家小聊这款针对格斗游戏与大型电玩类型的产品特色,更重要的是公馆快打也是 Ver 1.2 供测版的拥有者,刚好可比对两版的差异。
首先从 Atrox 的设计介绍起, Atrox 采用标准大型电玩的按键配置,并且使用在大型电玩机台的日本 Sanwa 按键与方向键;为了避免游戏中误触选择与开始键,将这两颗按键配置在机身侧面,并可从系统中禁用这两颗按键。至于连接线除具备 XBox 的防拉扯设计,与 Atrox 端的连接则是使用具防呆的特殊插针。
框体采用强固塑料,并且具备可轻松开启的设计,面板则是在金属板锁上压克力板,并且可自行更换底下的图纸,官方也提供供输出用的型板图档下载,自行设计图案时可避开面板的开孔处。
面板左上方则有包括 XBox 键与独立 Turbo 键,笔者一开始想说玩格斗游戏怎会需要 Turbo ,不过公馆快打则提示笔者, XBox 有不少所谓的弹幕射击游戏例如首领蜂系列,有些玩家还是习惯大摇的手感,此时 Turbo 键就可派上用场。
按下中央的按键打开框体后,可以看见内部空间, Atrox 内可收纳供使用者自行替换的另一个水滴型方向键,至于开箱后预设的则是球状方线键,另外还有一只螺丝起子可让玩家自行调整一些可客制化的地方,至于底板的洞洞底板设计,经公馆大摇的提示才知道它是大有玄机的,这部份容后再述。
至于打开后可看到内部的布线, Atrox 也贴心的将线材采用模组化设计,不须特殊工具、也不需烙铁就可按着上盖贴的注解更换内部配线;不过上盖的按钮没有特殊卡榫,手指是可以轻松的转动按键,公馆快打的意见是这对于内部线材的耐用度可能较不好。
与先前的 Beta 1.2 板相比,外观与整体设计的差异并不多,主要在于底纸、转轴的烤漆色泽、线材的色彩标示、底部防滑垫 Razer 标志的尺寸等小细节,不过测试版的连接线采用标准的 USB A 插头,相较正式版的特殊插针则有容易取得的优点。
而后与公馆大摇还有另外两位刚好遇到的快打玩家闲聊了一下,先从较残念的地方说起,首先是塑料框体这点,虽然 Atrox 本身配重适当,然而塑胶框体加上具备可掀开上盖设计,还有转轴接合处的设计,像是测试版的转轴与上盖的螺丝就开始发生些许的崩牙,打开后要关上上盖需要调整角度。
但是整体设计以品牌产品而言仍是相当不错的,尤其置手的区块够大,也不会像某些品牌的置手处太小;另外提供两种不同类型的方向键也可让使用者按喜好自行决定,一般来说,台湾使用者习惯水滴型,而日本格斗玩家则习惯球形。由于采用 SANWA 标准方向键零件,也可购买更高级的无分模线方向键。
公馆快打特别提示机底的设计,底部的洞洞实际上是标准螺丝孔位,专业玩家若对内部的电路板感到不足,或是为了对应 PS3 (注:目前格斗游戏比赛以 PS3 作为主机的比例不少。)不得不使用可对应 PS3 的机版时,只要直接锁再底下,顶多搭个铜柱调整高度,把布线配好就可化身对应不同控制板的摇杆,这是第一款拥有如此特殊设计的品牌产品。
至于另一位玩家觉得较可惜的是 Razer 的方向键下的弹簧回馈设定较慢,他个人是偏好回弹置中更快一些的磅数;公馆快打则觉得也许 Razer 可提供较多组不同磅数的方向键弹簧,让玩家选择自己喜欢的回馈感。
还有一个非战之罪是按键与方向键的间距,对某些手比较大的玩家会觉得标准间距过于靠近,操作时双手会略为局促,但这毕竟是一款针对普罗大众设计的品牌产品,故选择标准间距与配置是无可厚非,不过希望能定制按键与方向键兼具也是许多玩家之所以选择定制摇杆的理由。
公馆快打最后也提出一个比较特殊的观点,他认为这款大摇对专业玩家而言应该是属于第二把摇杆,因为它具有相当大的可玩性,专业玩家可藉由更换零件、主机板等方式进行客制,是一个很有可塑性的素材。
毕竟客制摇杆市场本来就是相当特别的,品牌摇杆要以相同的价格与之竞争原本就有一定难度,不过在场包括公馆快打认为雷蛇 Atrox 的与其它品牌的大摇相较下表现不恶,可惜在于框体的材质选择若能采用金属或是更强固的材质会更好些,另外考虑到比赛需求,也许 Razer 也该考虑提供 PS3 对应的版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