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灵挺长一段时间里面重心都落在了机械键盘上,游戏鼠标迟迟才推出了一款G51游戏鼠标,搭载的是A3050光学引擎,定位入门级产品,且属非对称式和多侧键布局设计,右手型玩家专用鼠标,针对性比较强。近日,随着腹灵G52游戏鼠标的发布,才得以弥补对称式鼠标产品空白。同时,本次新品G52除了主流的A3050光学引擎性能版本外,还提供了PMW3325光学引擎版,型号为G52 PRO。PMW3325级别配置鼠标如今也是众多厂家必争之地,堆料配置上比拼大家都是不甘落后。 而该系列最顶配的腹灵G52 PRO游戏鼠标,相比普通版(A3050),除了传感器升级为PMW3325,最高DPI提升至5000,其外观方面最直观变化是尾部半环绕式灯带具有RGB流光动态灯效支持,并不仅仅局限于RGB单色自定义,也就是说G52 PRO将会有着更为华丽灯效表现。
外观细节 腹灵G52和G52 PRO游戏鼠标外观设计上完全一致,均是对称式结构,机身一共8颗按键布局,左右两侧都各有两颗侧键,左右手完全通用。鼠标视觉上颇显圆润,并没太多硬朗线条,机身轮廓有那么一点罗技G102影子,不过尺寸上并没想象中小巧,比例相对修长,两侧显窄。 鼠标外观设计上并没太多延续性元素,相比以往更为追求个性化外观表现的产品来说,G52系列显然偏向于实用性,拥有的是一副正儿八经人体工学,机身轮廓线条流畅。作为点缀或者说是增加辨识度,腹灵G52和G52 PRO都在尾部加入了半圈环绕式灯带,前者是RGB单色自定义,后者则是RGB动态流光灯效。 腹灵G52和G52 PRO游戏鼠标上盖外壳都是UV涂层处理,哑光一般质感表现挺优秀,手感亦比较温润、舒服。唯一缺点就是相对容易残留指纹和汗渍,而且灯光下面会特别明显,需要勤打理。 鼠标左右按键采用了一体式结构设计,凸弧面表面,往两侧倾斜,点击热区手感一致性表现不错,也没有明显空键程。 鼠标两侧都各有两颗侧键,位置处于鼠标中轴线靠前,如果平时握姿偏后,前侧键操作起来会有点费力。同时,对于右手玩家来说,右侧键也难免会容易出现误触。毕竟侧键并非可拆卸模块设计,所以得依靠驱动把无用侧键功能进行屏蔽了。 腹灵G52和G52 PRO游戏鼠标侧身线条修长,尾部扁平,鼠标腰线也是十分低,因此握鼠重心也会偏低。 尾部环绕式灯带,渐变式宽度 线材还是一贯的尼龙编织线,长度约1.8米,质地仍是偏硬,线材束缚感比较明显。 鼠标拆解 腹灵G52和G52 PRO游戏鼠标内部结构基本一致,只是局部元器件型号略有差异。核心差异是G52搭载的是A3050光学引擎,匹配合泰HT68FB550 MCU,G52 PRO则是使用PMW3325光学引擎,组合合泰HT68FB560 MCU方案。以上两种配置都属比较成熟的方案,在许多相同定位游戏鼠标中常见。 由于尾部灯带发光需求,上盖外壳分成了两截,尾部是双层外壳,里面一层为透光特性面板。 两层式主板布局,上层DPI和侧键模块总成单独与上盖外壳组合固定,通过排线连接。DPI按键和四颗侧键都是使用了凯华白点微动开关,按键手感不错,表现颇为清脆,反馈感优秀。 合泰HT68FB550 MCU 标准版搭载A3050光学引擎,默认500-1000-1500-2000四档DPI循环切换,最高也是原生2000DPI,60IPS移动速度和20G加速度。G52 PRO则是使用PMW3325光学引擎,也是默认500-1000-1500-2000四档DPI循环切换,不过可以通过驱动进行自定义,最高可达原生5000DPI,100IPS和20G加速度。 滚轮模块贴片式RGB LED 由于G52只具备RGB单色自定义,所以尾部灯带仅由这两颗LED灯珠提供光源。而G52 PRO尾部RGB流光灯带,个人猜测大概是使用了多颗贴片灯或RGB LED实现,才能更好保证RGB流光色彩的渐变过度效果。 中键亦为凯华白点微动开关 两款鼠标左右按键都是配备了欧姆龙D2FC-F-7N(20M)白点微动开关,拥有2000万次点击寿命,按键压力大约在65g±10g,相比欧姆龙7N(10M)微动稍微硬朗一些,点击清脆、反馈感清晰。 |
blares 发表于 2017-10-24 21:52
既然是模仿102,何不做的更适合亚洲手型些
phoenixelf 发表于 2017-10-27 14:31
G102有些人觉得小
这个尺寸并不小,机身挺长的,两侧窄。手短的话还是不好驾驭,要不然前侧键操作会比较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