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还是重见?谈谈TTC烈焰红轴V2
去年10月TTC 推出了烈焰红轴V2,距离21年7月推出的烈焰红轴V1已经有两年之久。升级的变化从宣传口号可见一斑:
V1--更Q、更弹、更光彩;
V2--更Q、更弹、更耐用。
说明烈焰红轴的核心特点Q、弹得以保留,这回V2是对轴体的其他方面进行了升级改动。
▲时隔2年,初看V2轴体,似乎跟印象中的V1无异,保持了经典的烈焰红配色。
▲散轴的时候比较凌乱,看上去比较无感,装上键盘后顿时觉得眼前一亮,仿佛键盘上窜出一朵朵小火苗,键盘在视觉上顿时充满了冲击力。
▲V2跟V1最明显的不同是轴脚,从原来的3脚轴升级为5脚轴,跟TTC近期的轴体一致,为了可以提供更稳固的支撑和定位,不过对轴板的兼容性要求就更高了。
▲装上键盘后能更敏锐的发现轴体聚光镜变矮了,主要是为了可以兼容更多的键帽,原先V1的聚光镜比较高,最顶端能达到轴盖平面,高尺寸能够让光线更为聚拢,但是带来的就是兼容性不够好,有时网上闲逛时能看到网友说买回来的键帽用不了,轴体有卡键帽现象。牺牲一点点聚光,带来更好的兼容性,我觉得是值得的。
▲拿两种不同的灯位轴体来对比一下。在光线充足的时候,从灯位角度看过去,毫无疑问,聚光灯模式比搭桥式灯位更为璀璨。
▲在夜间,聚光镜模式无疑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光线更为聚拢。搭桥式灯位的光线只能从底下靠着透明上盖漫射而出。
▲不过在背灯位,烈焰红轴则吃了大亏,由于红色上盖不透光,反而将灯源挡住,背光效果大打折扣。
▲从我们日常打字角度看过去,光线甚至被挡的死死的。要好看还是要背光,鱼跟熊掌不可兼得。
▲除了上面肉眼可见的变化,轴体看上去整体还是油润油润,没有那种坚硬光亮质感的感觉,实际上,上下盖的材质有了变化,从V1的尼龙PA改为改性POM材质,V2V1同时对比着摸倒是能感受到材质的不同。
▲轴体拆解。
▲烈焰红轴V2非乐高式结构,组成比较的简单,拆解彻底共分7个构件。金属弹片这回采用了镀银的抗氧化工艺,可以让轴体在频繁的热插拔中提高耐用性。
▲24mm的超长弹簧,能提供更小的触底压力和更大的回弹力,是烈焰红轴核心特点Q弹的秘诀。
▲长弹簧技术虽然在之前TTC的轴体中就有应用,但是没有像烈焰红轴这么彻底。
▲不过没有镀金,在颜值上差了一点。
▲轴芯有三点变化,第一是材质由POM改成了POK;第二是轴芯柱的触底设计调整为平面;第三正是由于第二点调整,让轴芯柱末端多出一小块,所以轴芯柱更长了。通过这三点,轴体噪声更少,敲击的声音更为集中。
▲这几年接触的轴体,除了讲手感外,声音也是绕不开的话题,什么hifi音,雨滴音,一开始的时候我觉得是噱头,但是当我用回早几年的轴体时,发现经过这些年一点点的改进,轴体声音的变化是巨大的,以往的沙沙声,弹簧杂声基本听不到,现在的轴体触底声音更为纯粹,更为好听。听感的改变一定程度也也影响了手感。V2跟V1的参数基本保持不变,所以手感是基本一致的。我当年拿到烈焰红轴V1,由于轴体较少,并没有很充分的体会,这回V2在使用了两个月后,发现轴体Q、弹的特点真的非常鲜明。虽然是线性轴,简单的描述是直下直上手感,但是得益于24mm的长弹簧,让轴体在简单的行程往返中焕发出新的味道,继续用简单的描述就是直弱下直上上的手感。
▲烈焰红轴V2轴体的触发压力跟红轴一样,为45gf,但是在设计上触底力比红轴少了10gf,为53gf,而回弹力又比红轴多了10gf,为30gf,这种落差就是Q弹的来源。加上总行程V2比V1少了0.4mm,让烈焰红轴V2在保留V1的特点外,烈焰红轴V2更加的轻快迅速、劲道跟手,连续输入时有种欲罢不能的畅快感。
从“更Q、更弹、更光彩”到“更Q、更弹、更耐用”,其实光彩从未消失,只是大家已经习惯了V1的惊艳,而Q、弹,则依旧保留,这个才是烈焰红轴能让我长期使用下去的核心保障。
烈焰红手感还不错的 这都V2啦不错
页:
[1]